现在 PE 的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腐败 的一种新形态,还有刚才聊到的 ST , ST 重组是一个标准意义的中国概念,是一个怪胎。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物价,尽管物价上涨不完全由通货因素引起。政府挺不住一松闸,房子就好卖,房价就又上去了。
对控制通胀有用,但对压低物价作用不大。换言之,在中国的物价中,蔬菜没有涨到比鸡肉还贵之前,物价上涨还可能是持续的、长期的。关键词:中国宏观经济,经济结构调整,投资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复杂,中国经济陷入一个调整时期。另外,目前货币政策非常之紧,但物价还没有往下降,通货膨胀还在高位。2011年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不是很大,物价上涨是经济增长最主要障碍,预计货币政策偏紧。
中国政府也注意到这个事实,开始考虑可持续投资的问题,保障房3600万套,投资1000万套需要1.3亿~1.4亿元,3600万套大概需要5万亿元的投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上涨是短期宏观政策难以对付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教授伊夫·泽诺指出,在欧洲,如何处理贫困群体的住房需求这一问题基本上还没有解决。
2011年,中央政府通过稳步推进重大民生工程来深化改革。此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也将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启动。无论是保障房建设还是医疗体制改革,都涉及到政府的巨大投入,其中既包括中央政府的投入,也包括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城镇化既可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尼古拉斯·巴尔和霍华德·格莱纳斯特指出,为贫困人口提供的低质量住房与其说是市场配置问题,不如说是收入分配问题。基本医疗保障在广覆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入,切实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深层次改革都涉及到政府行为,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调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关系民生,也关系发展。住房、医疗和财税都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都具有影响面大、主体众多、关系复杂、矛盾突出的显著特征。立足:致力扩大内需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医改,还因为它们也是扩大内需的重大发展工程。
这些深层次改革都是世界性难题,面临着关系错综复杂、利益主体众多、涉及资金巨大等问题,这样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实施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安居工程建设和医疗体制改革都是世界性难题,在欧美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医疗卫生体制涉及到13亿人的看病、住院和治疗,涉及到全国7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涉及到两万家医院和380万医院卫生人员。挑战:牵一发而动全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医疗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配套改革是深层次改革的阶段性工作。要想成功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就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而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着严重的瓶颈制约。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医疗体制改革,有助于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保障和生活水平。黄佩华也指出,政府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项目上承担更大份额的支出,将有助于减轻居民家庭的压力,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这样的深层次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改革的战略制定出现方向性失误或者改革的次序出现失误还是实施的细节考虑不周,都有可能导致改革遭遇强大阻力而无法实施、或者最终结果与改革目标相差甚大从而事与愿违。如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涉及土地供给、财政资金配套、银行信贷支持、质量保障以及保障房建成之后如何分配。
同时,政府投入建设保障房,这实质上是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对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实行托底。我们也看到,虽然深层次改革困难与挑战巨大,但是过去几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医改、财税体制配套改革这类深层次改革依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绩。各界的共识是: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要在充分考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面的财税体制改革。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房地产调控的同时,要通过保障房建设充分发挥房地产业链条长的作用,拉动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服务业将促进消费,促使民生改善和民众生活质量提高,进而有利于扩大内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世界银行前东亚局首席经济学家霍米·卢卡斯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居民消费仅相当于GDP的45%,以国际标准衡量已经属于很低的水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加快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增长主导型政府向公共服务主导型政府转变,从全能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转变,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
1998年,中央政府实施住房市场化改革,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大量城市居民购买了商品房。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完善住房制度改革,以医疗、医药和医院改革等五项内容为重点的医疗体制改革,以资源税扩围和房产税试点为标志的财税体制配套改革,就是2011年成效显著的深层次改革。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第三是要确保分配公平,真正使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受益。
贾康指出,这可以减少或者基本消除第三产业原来存在的营业税重复征收因素,并鼓励其中的市场主体做专业化的细分,促使第三产业升级换代更好发展。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推进改革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作为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医改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是从保基本到多元办医的渐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医改这样的改革,实际上是进行收入的二次分配,通过减少中低收入人群的潜在支出而增加了他们的真实收入。
而在美国,虽然国家开支的1/6用于医保,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是仍然有约4500万人没有医保。美国布朗大学教授弗农·亨德森认为,征收房产税不但有利于增加地方收入,还能鼓励城市接纳更多的居民。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房产税和资源税将成为地方财政体系的两大支柱。深层次改革涉及问题众多、关系错综复杂。
让各级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达成改革共识、步调一致的推进改革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统筹协调和专业的全面把握。正如黄佩华所指出的,尽管1994年启动的分税制改革使得中央政府在全部财政收入所占的份额从 22%提高到接近60%,却没有改变支出责任的分配。
医疗体制改革涉及到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财政部、人社部、发改委、国资委等中央政府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根据存款和贷款、期限的长短、银行的大小等不同而逐步试点推进,同时,存款保险和资产证券化等相关制度也要配套推出。2008年底以来,中央政府积极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眼于解决三类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居住问题:对于地处工矿区、林垦区的棚户区居民,进行棚户区改造。——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正在或即将进行的财税体制配套改革要继续试点和推进,这些改革对于建立地方税收体系很重要,但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没有根本性变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从稳中求进的逻辑出发,这些深层次改革不可能一下子大面积铺开,具体到某项改革,会首先确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分阶段、分步骤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选择某个突破口进行试点,并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启动并最终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涉及到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质检总局、银监会、各级地方政府和各商业银行。
公立医院改革也开始在16个城市试点。——截至10月底,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房超过1000万套,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目标任务。
即使在富裕社会,国家仍然有提供住房和为贫困人口住房融资的职能。著名中国财税问题专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黄佩华进行国际间对比发现,人均GDP水平与医疗领域的公共支出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关系,中国所对应的预测值应该为2.4%,而实际水平比其低了1/4。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